分拆上市“老玩家”微创医疗(0853.HK)不玩分拆,开始搞起了合并重组。
7月17日,微创医疗宣布计划心律管理业务与子公司心通医疗(2160.HK)合并。
对于此次业务整合的原因,微创医疗称可以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,共享国际营销及销售渠道等。
这一计划目前是不具约束力的建议。
“建议不具约束力,亦不确定建议能否进行或完成。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本公司证券时务请审慎行事。”微创医疗指出。
即便如此,7月17日收盘,微创医疗、心通医疗涨幅分别达到6.6%、7.21%。
若微创医疗的心律管理业务可以被顺利注入心通医疗,则后者的业绩规模有望实现飞跃。
作为与启明医疗(2500.HK)、沛嘉医疗(9996.HK)齐名的“TAVR(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)三巨头”之一心通医疗的商业化进展并不算顺利,2024年收入为3.62亿元(无特殊说明均为人民币),同期净亏损仍达到0.49亿元。
相比之下,微创医疗的心律管理业务已足具规模,2024年收入达到2.21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为15.87亿元)。
不仅如此,该项业务的海外市场表现突出,2024年欧洲、中东及非洲市场合计贡献了1.82亿美元的收入,占比超过8成。
这一整合确实可以改善心通医疗的财务表现。
不过此次交易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于此。
事实上,负责心律管理业务的主体是微创医疗子公司微创心律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微创心律”),本计划“单飞”。
2023年5月,微创心律曾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,但此后便再无新进展。
对于“操盘手”微创医疗来说,将原本计划IPO的微创心律整合至心通医疗的更深层次原因,或指向了对赌压力。
2021年7月,微创医疗为微创心律引入高瓴投资等机构,但约定若微创心律未能在2025年7月17日前上市,且上市后的市值未达到15亿美元、募资少于1.5亿美元,则高瓴投资等机构有权要求微创心律赎回股份。
截至2022年末,这部分带有赎回承诺的融资额所形成的“具优先权的金融⼯具”金额达到2.87亿美元。
此番微创医疗恰好在对赌协议届满之际“卡点”筹划微创心律整合的背后,或许正是为了缓解“赎回潮”即将到来的资金压力。
事实上,这不是心通医疗首度接盘微创医疗的相关资产。
早在去年8月,心通医疗就曾斥资3.6亿元左右购入微创医疗房产——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牛顿路501号的地皮及相关建筑物。
耗费巨资购置房产对于尚未盈利且尚需资金研发的心通医疗来说,并不是易事。
此次心通医疗二度接盘微创医疗相关资产是否值得的问题,仍待后续交易定价等更多信息的披露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万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