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港日报融媒首席记者 张纯
近年来,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会联合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,以“服务产业升级、赋能职工成长”为主线,将工会工作与现代农业、乡村文旅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通过创新组织形态、优化服务模式、深化普惠举措,走出了一条“产业改革与工会建设同频共振”的新路径。
锚定现代农业转型
构建新型工会组织体系
坐拥千顷良田的常阴沙是张家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板块,紧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创建目标,常阴沙将推动规模农业向智慧农业、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转型作为产业改革的重中之重。深化产业改革,离不开企业与工会的协同发力。为破解农业小微企业分散、职工凝聚力不强等问题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主动延伸工作触角,牵头成立常阴沙农业行业联合工会,实现对10余家农业小微企业的组织覆盖,构建起“联合会+行业工会+企业工会”的三级联动体系。
在农业产业发展中,职工技能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常阴沙农业行业联合工会成立以来,积极发挥技能优势,组织开展“田间课堂”“技能比武”等活动,不仅展示了农业新技术应用成果,还推动了农业科技与生产深度融合,为职工成长注入强劲动能。截至目前,常阴沙农业行业联合工会已培训农业职工200余人次,培育出包括江苏省劳动模范李金华、苏州市劳动模范余渭等在内的各类“田管家”10余名。
融合农文旅发展趋势
打造工会服务新场景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要求“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”“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”。常阴沙工会联合会敏锐把握这一发展方向,成立常阴沙农文旅行业联合工会,将林里小坐、闲心公社、江边味“稻”、旅游公司等4家企业纳入组织覆盖,以工会力量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
为激活农文旅消费市场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创新探索“惠工赋能”模式。今年4月,在“匠心筑梦·青春领航”主题活动中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整合10余家单位资源,发放500份“常享惠”文旅惠工卡,提供包括常阴沙地产农产品、网红小火车、林里小坐等文旅点位在内的消费优惠权益。常阴沙工会联合会还搭建起“农文旅产品职工共享”平台,将蝴蝶兰、生态稻米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纳入职工福利体系,既拓宽了农产品销路,为农文旅企业引流拓客;又让职工共享产业发展成果。
聚焦职工多元需求
创新工会服务供给模式
职工需求在哪里,工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。针对企业职工、新就业群体等不同群体的特点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依托个性化、精准化服务体系,打造职工信赖的“温暖之家”。
在服务内容上,突出“品质生活”,结合农文旅产业特色,开展“职工才艺课堂”,将咖啡品鉴、手工饰品制作等课程送进企业车间、社区广场,今年已累计服务职工100余人次。
在权益保障方面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联合人社、安监、司法等部门组建“法律宣讲团”“安全督导队”,围绕劳动合同签订、工伤维权、消防安全等内容,多次进企开展宣传活动,提供咨询服务,帮助企业完善职工保障制度。今年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在已有“15分钟服务圈”的基础上,新增一家工会驿站,为职工提供饮水、充电、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,让大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关怀。
接下来,常阴沙工会联合会计划继续扩大行业联合工会覆盖面,建立“职工技能等级与产业需求”匹配机制,推出更多贴合产业特色的普惠举措,让工会工作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、与职工期盼共振,为常阴沙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工会力量。
万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